投资规模超过100万亿,碳中和这项国策,为什么对中国如此重要

发布日期:2021-07-28 19:14:04

据估计,碳中和这项国策的政府投资规模会超过100万亿,可能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基础设施的投资。而它之所以重要,除了投资规模大以外,还因为它在跨代升级能源。



在科技和经济上,中国属于后发国家。当欧美已经在追求节能、绿色、环保的时候,我们还没有完全释放生产力,于是污染、能耗都很高,水、空气、土壤都在重现欧美一百多年前的困境。

在雾霾最严重的那几年,美国大使馆还发布了他们测量的中国PM2.5的结果。尽管有时候,咱们国家的雾霾确实严重到了街对面望不见人的地步,但我们也还是要反对美国公布那个数据,因为这涉及到公平的问题。虽然中国起步晚了100年,但也有权发展,不能因为欧美提前进入了环保阶段,就让中国维持落后和贫穷。这个矛盾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存在。



对于碳中和这件事,各国谁也没有想到中国会那么积极主动,既在国际会议上做出了承诺,又在内部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21年两会上明确作为重要国策推进。其实,我们之所以这样主动,是因为外部和内部都需要一场能源结构的大改革。

从外部来说,全世界真的已经走到了危险的边缘。说起核大战,谁都不愿意发生。但其实,如果不控制二氧化碳,继续按今天的体量排放的话,80年后全球的生态状况应该比发生一次核大战还要恶劣很多。



就拿今天的状况看,哪怕人类活动从现在起不再释放任何一吨二氧化碳到大气层中,全球温度依然会按现在的惯性升上去。这个巨大的惯性会维持150-200年左右。然后,大自然才会通过碳循环的方式,把人类工业革命以来多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重新固定回地壳中、动植物体内。所以,在没有新技术的情况下,别看还有80年时间,但其实我们已经永远来不及了。

我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到了全球总排放量的30%,位列世界第1。第2、第3、第4分别是美国、欧盟、印度。而第2、3、4名加在一起,才和中国的碳排放量大致相等。于是,我们也能推测出,一旦中国在碳排放上执行了完全相反的政策,今后在发展中会遇到多么大的国际压力。所以,主动走碳中和的路也是顺应了全球主流发展方向。



中国之所以有这么大规模的排放,和此前二十年的超大规模基础建设有关。基础建设的好处是大小村落都通了公路甚至高铁,但坏处也不小,比如粗犷型投资带来了大量浪费,十年来,政府努力想把粗钢产量降下来,但都收效甚微。

长期以来,中国的钢铁和水泥产量一直维持全球第一,而这两个行业都是耗能大户。实际上,它们的产能早就超过了需求,甚至连“一带一路”都消化不了。而行业间还存在一些恶性竞争的现象,不断降价。这也造成了大量产业工人淤积在利润率极低的行业,内卷严重。



所以,在外有压力、内有困难的情况下,走能源转型的道路,既顺应国际大势,又能推动国内产业的变革。假如真的转型成功了,那把它的意义说成是拯救了地球和人类也不为过。所以,碳中和是一个多赢的选择。中国的碳中和和全球其他地区一样,都要经历先到达碳排放顶峰,再逐渐回落到碳排放为零的状态,越过零点之后,也一定会势不可当的进入碳的负排放状态。



欧盟在1980年就已经达到了峰值,美国和日本在2008年达到了峰值,而中国将在2030年达到,也就是说,还要再继续增长9年。从峰值到中和,欧盟有70年时间,美国和日本有42年时间,但中国只有30年时间。所以相比之下,中国面临的碳中和的任务更重。这个转型如果成功完成,今后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还可以以百倍的量级增长。